|
|
|
|
一、缘起 我司于去年提供给广州铁路局广州供电段的产品[GT502高压信号发生器],于2010年3月12-13日在坪石工区查找电缆故障点,因操作原因未能完成任务;3月13日我司接到段里的通知,要求派工程师协助查找故障点。第二天,我司工程师赴至现场,参与测试和查找工作。
二、工作地点 坪石变电所附近,位居上下跨度40M左右的山坡。 三、相关人员 李工程师、坪石供电车间邓工长及工作人员数人;广州邦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魏松岩总经理及本公司工程师王超。
四、去前状况 已获得的信息: 1、经现场李工介绍,此前已进行了4天巡查,电缆路径已大致确定。目标电缆为5Ω单相对地故障,用测距仪低压脉冲模式未能获得短路或断线波形,测出电缆全长为170M。 2、工区工作人员采取脉冲电流模式进行测距定点。经2天的高压击穿试验,未能获得故障波形。由于高压信号发生器工作时间过长,仪器自动启动自我保护功能(系统),以至无法继续进行探测工作。 五、故障点测试过程 3月14日早晨,我司工程师到达现场,测得该坏相电阻值变为10Ω,且测距仪低压脉冲模式依旧没有显示有短路故障现象。 我司从广州供电段带来另一台由我司提供的“GT502高压信号发生器”给电缆施加高压(用脉冲电流法测距),当电压升至15000V时,显示击穿信号并获得了故障波形。为了获得效果更好的波形,将电压升到18000V进行周期放电,测距仪显示故障点在37M处。 由于是低阻故障,所以放电能量小,放电声音不大,听不到以往高阻故障那种“嘭嘭”的放电声音。经过一个上午的查找,未能获得故障信号(声音)(因为现场没有路径仪配合,找不到电缆的精确路径,所以一时难以听到电缆击穿的信号)。 经与李工沟通,决定从对端进行测距,通过2项数据来缩小故障范围。经测试,测得故障距离为150M,这样即可判断故障点在20M至37M之间。 通过精确定点仪仔细探听,在预留圈附近听到了轻微的响声,经商量马上挖土查找,没有找到故障点,在预留圈意外发现是两根混盘后并排出来的电缆,且在并排分出点的位置始端听到电缆发出的信号(声音)。从而判断故障点在两根电缆并排敷设的区域或者距离该区域非常近的地方。 实时晚上8点左右,由于发电机没油,工作无法继续,经商量,决定15日继续寻找。 15日下雨且风力很大,为了工作人员及设备安全起见,只得推迟测试时间。因为故障区域非常小,为了更加方便快速查找,李工与邓工长决定下午天气稍好后派人进行挖掘。 16日一早到达现场,发现挖出的电缆外表完好,经施加高压后,在此区域内听到放电的声音,终于找到了故障点。
六、总结 截下故障段,测量剩下部分均为好相电缆。刨开截下的故障段,发现坏相电缆芯线完好,只是绝缘层保护层破损,且有水分渗入故障点内。 本次测试证明,要充分相信设备,不要因为一时找不到故障信号(声音),就怀疑测距有问题(对端同测使得脉冲电流的误差缩小到 ,这次的误差为1M)。对于路径结构复杂的电缆或高难度的电缆故障测试,应该耐心、仔细地一小段一小段的探听。 另外,此次寻找故障点,凸显了路径的重要性,查找路径尽可能把工作做细,这对查找故障点非常重要,既做到精确定位,又可节省时间。
工程师:王超 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