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我司于去年提供給廣州鐵路局廣州供電段的產品[GT502高壓信號發生器],于2010年3月12-13日在坪石工區查找電纜故障點,因操作原因未能完成任務;3月13日我司接到段里的通知,要求派工程師協助查找故障點。第二天,我司工程師赴至現場,參與測試和查找工作。
二、工作地點
坪石變電所附近,位居上下跨度40M左右的山坡。
三、相關人員
李工程師、坪石供電車間鄧工長及工作人員數人;廣州邦貝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魏松岩總經理及本公司工程師王超。
四、去前狀況
已獲得的信息:
1、經現場李工介紹,此前已進行了4天巡查,電纜路徑已大致確定。目標電纜為5Ω單相對地故障,用測距儀低壓脈衝模式未能獲得短路或斷線波形,測出電纜全長為170M。
2、工區工作人員採取脈衝電流模式進行測距定點。經2天的高壓擊穿試驗,未能獲得故障波形。由於高壓信號發生器工作時間過長,儀器自動啟動自我保護功能(系統),以至無法繼續進行探測工作。
五、故障點測試過程
3月14日早晨,我司工程師到達現場,測得該坏相電阻值變為10Ω,且測距儀低壓脈衝模式依舊沒有顯示有短路故障現象。
我司從廣州供電段帶來另一台由我司提供的“GT502高壓信號發生器”給電纜施加高壓(用脈衝電流法測距),當電壓升至15000V時,顯示擊穿信號並獲得了故障波形。為了獲得效果更好的波形,將電壓升到18000V進行週期放電,測距儀顯示故障點在37M處。
由於是低阻故障,所以放電能量小,放電聲音不大,聽不到以往高阻故障那種“嘭嘭”的放電聲音。經過一個上午的查找,未能獲得故障信號(聲音)(因為現場沒有路徑儀配合,找不到電纜的精確路徑,所以一時難以聽到電纜擊穿的信號)。
經與李工溝通,決定從對端進行測距,通過2項數據來縮小故障範圍。經測試,測得故障距離為150M,這樣即可判斷故障點在20M至37M之間。
通過精確定點儀仔細探聽,在預留圈附近聽到了輕微的響聲,經商量馬上挖土查找,沒有找到故障點,在預留圈意外發現是兩根混盤后併排出來的電纜,且在併排分出點的位置始端聽到電纜發出的信號(聲音)。從而判斷故障點在兩根電纜併排敷設的區域或者距離該區域非常近的地方。
實時晚上8點左右,由於發電機沒油,工作無法繼續,經商量,決定15日繼續尋找。
15日下雨且風力很大,為了工作人員及設備安全起見,只得推遲測試時間。因為故障區域非常小,為了更加方便快速查找,李工與鄧工長決定下午天氣稍好后派人進行挖掘。
16日一早到達現場,發現挖出的電纜外表完好,經施加高壓后,在此區域內聽到放電的聲音,終於找到了故障點。
六、總結
截下故障段,測量剩下部分均為好相電纜。刨開截下的故障段,發現坏相電纜芯線完好,只是絕緣層保護層破損,且有水分滲入故障點內。
本次測試証明,要充分相信設備,不要因為一時找不到故障信號(聲音),就懷疑測距有問題(對端同測使得脈衝電流的誤差縮小到 ,這次的誤差為1M)。對於路徑結構複雜的電纜或高難度的電纜故障測試,應該耐心、仔細地一小段一小段的探聽。
另外,此次尋找故障點,凸顯了路徑的重要性,查找路徑盡可能把工作做細,這對查找故障點非常重要,既做到精確定位,又可節省時間。
工程師:王超
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
